常德位于湘西北,53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虎爪山人在常德澧陽平原活動。9000年前,澧陽平原的先民在這片廣袤的黑土地上耕耘出了當時世界上最發達的稻作農業。1991年常德城頭山遺址挖掘出6500年前的稻谷、大米、栗子等,因被古城墻壓著得以保存,這里有世界上最早、保存面積最大又最完整的古稻田。不可否認:常德孕育了華夏大地第一粒人類文明的種子。
常德前照洞庭湖、后靠武陵山,素有“湖廣熟,天下足”的美譽。因為稻米充足,常德人逢年過節都有做米制食品--發糕和糍粑的習俗,做發糕首先要將早秈米浸泡發酵,然后用石磨磨成米漿濾干成米粉塊,再把圓桶木甑放入鍋中,桶底放入竹笓并用紗布覆蓋防漏,將米粉塊搓散慢慢加入桶內蒸熟。
兩千多年前,孟姜女出生在常德古鎮津市的員外之家。孟姜女有一次在制作年糕過程中,燒火加熱了很長一段時間,木甑沒有蒸汽冒出,孟姜女揭開木甑上的蓋子一看,由于自己的疏忽,竹笓上忘記覆蓋紗布,放入的米漿慮干粉受熱后全部漏入開水鍋里:有圓的、扁的、多邊形的(竹笓的網孔漏出),這些不規則的米粉潔白潤滑,孟姜女用碗盛出一碗,加入牛肉湯。因為孟姜女的一次失誤,換來了今日常德牛肉米粉的絕世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