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位于湘西北,53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虎爪山人在常德澧陽平原活動。9000年前,澧陽平原的先民在這片廣袤的黑土地上耕耘出了當時世界上最發達的稻作農業。1991年常德城頭山遺址挖掘出6500年前的稻谷、大米、栗子等,因被古城墻壓著得以保存,這里有世界上最早、保存面積最大又最完整的古稻田。不可否認:常德孕育了華夏大地第一粒人類文明的種子。
常德前照洞庭湖、后靠武陵山,素有“湖廣熟,天下足”的美譽。因為稻米充足,常德人逢年過節都有做米制食品--發糕和糍粑的習俗,做發糕首先要將早秈米浸泡發酵,然后用石磨磨成米漿濾干成米粉塊,再把圓桶木甑放入鍋中,桶底放入竹笓并用紗布覆蓋防漏,將米粉塊搓散慢慢加入桶內蒸熟。兩千多年前,孟姜女出生在常德古鎮津市。孟姜女有一次在制作年糕過程中,燒火加熱了很長一段時間,木甑沒有蒸汽冒出,孟姜女揭開木甑上的蓋子一看,由于自己的疏忽,竹笓上忘記覆蓋紗布,放入的米漿濾干粉受熱后全部漏入開水鍋里:有圓的、扁的、多邊形的(竹笓的網孔漏出),這些不規則的米粉潔白潤滑,孟姜女用碗盛出一碗,加入牛肉湯(湘西北人喜食牛羊肉,《湘西晃州廳志.職官》、《沅州府志.鄉都》記載:“龍溪口市五谷、豕、牛、羊肉之類俱集)。因為孟姜女的一次失誤,換來了今日常德米粉的絕世美味。幾千年來常德人始終堅持“用早秈米浸泡、磨漿、蒸粉、成型、復蒸、冷卻”這樣的傳統工藝,逐步形成了具有湘西北特色的常德米粉。歷史佐證:常德就是牛肉米粉的發源地。
“家門巷”常德米粉之所以備受青睞,是因為“金健”延襲古法制作工藝結合了現代飲食要求?!凹议T巷”常德米粉屬于酸漿榨粉,其中發酵過程是成就“家門巷”常德米粉特有品質的關鍵,這種發酵工藝采用“老湯”作為菌種,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乳酸菌的作用使大米淀粉保水率、凝膠體積膨脹率等指標明顯增加,讓米粉呈現出與眾不同的品質。
常德位于北緯30度附近,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濕度大,光熱充足,雨量充沛,是氣候上的微生物發酵帶。獨特的自然環境、特殊的加工工藝和特色的人文因素的有機融合孕育出獨具特色的常德米粉?!凹议T巷”常德米粉因其獨特工藝、特殊環境、特色人文因素,形成了獨有的質量特色?!凹议T巷”常德米粉圓潤潔白、粗細均勻,口感滑爽、筋道,細細品味具有正常的乳酸味。
“家門巷”常德米粉的獨特美味同時也離不開“澆頭”的功勞??梢哉f,美味的“澆頭”成為“家門巷”常德米粉的點精之筆,代表楚巫文化以牛、羊肉為主體的系列“澆頭”以及代表湖湘文化的燉粉更是“家門巷”常德米粉的上乘之作?!凹议T巷”常德米粉的“澆頭”無論是清淡還是濃味,都需要長時間的精心制作。制作“澆頭”的食材采用香嫩優質的生態肉品,添加菌油、花椒、肉桂、丁香等二十多種天然植物熬制?!凹议T巷”常德米粉有湯粉、燉粉、蒸餃、煎餃、米豆腐和蓋碼飯,牛肉、牛雜、羊蹄、豬蹄、雞塊、魚片濃郁香辣,色、香、味俱全,令人一吃難忘,當之無愧成為現代人的招牌美食。